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木箱价格怎么算(木箱成本)

  

  

千阳县2016年度文学作品征集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赞美千阳、歌颂千阳的文学作品180多篇,经过精心筛选,我们选出15篇作品参与网络投票活动,最终将产生千阳县2016年度“十佳文学作品”,请各位朋友关注投票。

投票规则:每次投票请选10个编号进行投票,每个用户每天可投一次。

投票时间:从即日开始,到5月9日18:00结束。

奖励办法:根据投票结果和终审结果,最终评选10篇佳作进行奖励。根据投票结果,产生3名人气奖作者(根据投票名次确定,十佳文学作品获得者不再参与此奖项)进行奖励。

  中共千阳县委宣传部

  千阳县文化广电局

  2017年5月2日

  2016年优秀文学作品展:

  1.《高崖往事》 张永涛

(一)

一个人从千阳县高崖上边不慎掉下去,家里人给办了丧事,过三周年的时候,那个人还没落到崖底。这该不是当地人为了吓唬那些没有到过高崖的人吧。

到了高崖才清楚,这里其实只是千阳县东北角的一个小镇,东与麟游县毗邻,北与甘肃省灵台县接壤,公路像一条黑绸带在群山之中飘过,通达陕甘两省。 “二牛耕地跨两省,鸡鸣一声闻三县”,这是高崖先祖们总结的话。

高崖隐没在茫茫千山之中,我自然没找到那个“三年都无法着地”的高崖。由于地势较高,沟壕又被风干,水是那样的稀缺。山民开垦的大都是坡地,地里的玉米叶子在拧绳。散落在土山坳里的村庄,纵横排列。随处可见低矮的土坯院墙,或者是用树干围制的栅栏。

崖根的窑洞停止了生长,连蜘蛛蚊虫都不愿进到窑洞里;树木的枝干和叶子轻微地呼吸着,它们觉得太阳和月亮都懒;猪狗牛羊放慢进食和思考,它们确实没有长快的必要。日出日落,这个村庄像是被外人所遗忘了,但每天准时从县城开来的那一趟班车,又告诉众生,高崖真实地存在着。在高崖镇政府外墙的规划图上,有这样的介绍:这里曾经有一个宓须国,在殷商末期为周原西北部的一个强悍部族,周武王克商后,在宓须国故地封同姓诸侯,古国位置在今甘肃省灵台县一带。到了西周的周恭王执政时期,有一次周恭王到宓须国游玩,看上了宓须国的三个美女,便向宓康公索要,但宓康公不愿意将美女献出,周恭王因此怀恨在心。当年秋天,周恭王突然发兵,一举消灭了宓须国。今天想来,如果宓康公献出三个美女,或者说周恭王不好女色,那宓须国的命运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

(二)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老一辈人心中的伤疤,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疼痛,他们曾经饿得死去活来。许多历史资料中记载当时十户九空,有的村庄甚至绝户。

饿得前心贴后背的灾民毫无目的四处流散,死到哪里,哪里就是坟墓,活到哪里,哪里就是归宿。

高崖作为交通要道,接纳了近至凤翔、岐山、扶风,远至甘肃、河南等地灾民。东倒西歪,高崖一时人满为患。拥有上千亩土地,积累了几代财富的刘金锡召集家人,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很快,他们家上百口人忙前忙后,在街道支起大锅,熬粥蒸馍,分散粮食。他们把自家的窑洞让出一部分给灾民,不够住的,就给灾民搭建茅草棚。两三个月过去了,有的灾民带着感激之心离开了这里,有的灾民干脆不走了,刘金锡就给他们给几亩坡地,让他们落脚高崖,自己种地,自力更生。

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自河南逃荒到千阳的南寨塬,实在走不动,一家老小六七口人就停了下来。听过路人说,高崖有个刘金锡,找他,准会得到救济,但六七口走到高崖是不可能的,男人就让家里人就地住在一孔破窑洞里,自己到高崖找刘金锡,到了那里,刘金锡见来人黑不溜秋,衣不遮体,急忙叫管家拿来裤子给穿上,随后叫来人住到茅屋,随便吃,等恢复体力再回去,那人吃了三天,执意要走,说回去迟了,一家老小都就没命了,刘金锡给装了满满一麻袋玉米,可是那人太瘦了,背了几下愣是背不起来,刘金锡干脆派人牵出来一头毛驴送给来人,来人说,日后一定把毛驴还回来,刘金锡说还不还不要紧,赶紧回去救人吧。来人用毛驴拖着玉米回去后,救活了一家人,后来就在凤翔柳林租地安家。

民国凤翔政府给刘家送去“赈灾救民,恩泽一方”的牌匾,灾民也自发送来“扶危济困”、“有求必应”、“恩惠四方”,以谢救命之恩。曾任孙中山大顾问的窦应昌先生听说此事,提笔挥写“忠厚老诚”四个大字,派人送到刘家。这块匾在土改时候,被分给刘家后人做了案板,得以保存。

对于刘金锡的家业到底有多大,在《千阳县关于土改有关问题》一书中,有土改参与者这样的文字记载:“1950年冬季,千阳县土改工作组统计,刘贵(刘金锡的二儿子)家有房屋40多间,窑洞上百孔,土地上千亩,属于当时千阳县拥有土地最多的地主。” (部分节选)

  2.《锁不住的果香》 杨红芳

一阵秋风,一场秋雨,秋意就这样越发浓郁起来。这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不冷不热,不湿不燥,秋高气爽,春华秋实,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段时间和同事下乡,到了千阳有名的苹果村——南寨镇三合村,沿途满是果园,果树一棵挨着一棵,苹果都套着纸袋,虽无法一睹真容,但阵阵果香扑鼻而来,让人馋涎欲滴,勾起对苹果的回忆。

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物质匮乏,家家都穷,人人都缺吃少穿。在肚子都不能吃饱的情况下,水果更成了奢侈品。而如果要说有水果这个概念的话,脑子里能反应出来的水果便只有苹果了。

老家安坡村,一组当时有很大一片苹果园,在全县都是挺有名气的。我们二组磨沟,尽管门前的水渠畔也有果树,但是数量不多,大概只有不到二十棵的样子。每年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苹果香。近前一看,树身挂满苹果,红的鲜艳,绿的耀眼,黄的绚烂。在我嗅觉的记忆里,世上最香的,除了春天的槐花,就数这秋天的苹果了。

小孩子难免淘气,禁不住那尤物的诱惑,尽管生产队的果园有专人看管,也会铤而走险,偷几个尝尝的。我胆子小,手脚笨,不敢去偷,只好等小伙伴们下手成功后,过过嘴瘾,解解馋儿。秋天容易秋燥,咬一口果子,口里溢满甜香的果汁,感觉这就是天下第一美味了。有时候也会被发现,看果园的爷爷伯伯,顶多骂一两句,我们就会乖乖溜掉。遇上特别严厉的,也会被逮住,我们就好好检讨表示下次绝不再犯,只要不告诉家长就行。现在想起来,还真够惊心动魄的。

有一年,怕果园被人偷,生产队给果树打了农药乐果,不知有无警示,村里一个小朋友吃了苹果后中毒住院,差点要了性命,让大家着实害怕了一段时间,也为这种冒险感到深深的自责。

生产队的果园,每年都要给每户分一些苹果的,可是真的太少了。大人们就把苹果藏起来,俗话说:一人藏,十人找,就那么几间房屋,要找到还真不容易。可是苹果的香气是藏不住的,有几次我们就闻香找到了苹果,当时那个兴奋劲,真的是两眼放光,如获至宝。

于是大人不再藏苹果了,而是把苹果锁在箱子里。刚放进去的几天,每次妈妈一开箱子,那股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我知道大人舍不得吃,无非因为太少,最终还会是我们的美味。有时候实在抵不住馋虫的挑逗,就央求妈妈,暂时不要把箱子关上,让我多闻一会这果香。等到放过一周后,这香气就日渐馥郁,根本锁不住了。每次一进屋子,就会钻进你的鼻孔,强烈刺激你的嗅觉,让人陶醉,不由自主鼻翼翕动,口水直流。

等到苹果全部被摘光,果园就可以随便进了。这时候,我们趁放学或者礼拜天的时间,三五成群,跑到一组的大果园里,一棵树挨一棵树地检查,总有被乡亲们漏摘的果子。这个时候,又是一阵惊喜。还有被老鸹等叨了一口的苹果,因为不好看,大人们就不摘。可我们不嫌弃,摘下后,用水果刀把有伤的地方削掉。这种苹果,往往更加香甜,你想想,就连鸟儿都忍不住吃了一口呢,能不好吗?

我曾经见奶奶把苹果锁在箱子,一直放到第二年春天才拿出来吃,虽然果皮上的褶皱和奶奶脸上的皱纹差不多,可是这时候吃起来正好对老太太胃口,就像煮熟的土豆,绵绵的,甜甜的,有一种独特的风味。

上学的时候,哪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一个苹果,整个教室都会果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课间休息的时候,谁正在吃苹果,一准挑动所有人的嗅觉味蕾。不知道是那时候的苹果品质好,没污染,香气味道俱佳,还是人们太缺少美味,所以对这香味刻骨铭心。

  多少年过去了,无论怎样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锁不住的果香,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美好的往事,越沉淀发酵,越经久不散,醇美甘甜。

  3.《丰姿秀美是千湖》 姚孝贤

午后的太阳恣意炙烤着大地,空气热烘烘的让人窒息。而千湖湖畔依然凉爽,人影攒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游人在这里休闲避热。

千湖位距千阳县城东南方向的两公里处,有效库容面积3.2亿立方,是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宝鸡市的饮用水源地。2011年9月和省政府命名的“国家千湖湿地保护区”同时对外开放。她南北环山,千河由西至东汇集在这里,造就了一个壮观美丽的人工湖。相依的山上布满了一片片树林,一丛丛绿草,一簇簇野花,黄绿红白相间,像出自一位大师神笔下的山水画,鲜明俊美,景色迷人;湖周围的各种植物、山丘,映照在湖面上,湖水影影绰绰,清波浓浓,颜色碧深,神秘灵动。在阳光的直射下,湖面波光凌凌,星光闪闪,耀眼夺目,令人眼花缭乱,仿佛是鱼在湖的怀抱里追逐嬉闹一般。

目光所处,湖水清清,宽阔深远;微风吹拂,踏着旋律,涟漪荡漾;眺望远处,丘山翠绿,台田层层;近身倾听,嘻声阵阵,小鸟鸣唱;举目仰望,云淡天蓝,如入仙境。眼前的一切使人陶醉在自然湖光的秀色里,沉浸在山青水绿的怀抱中,徜徉在小鸟欢叫的甜蜜里。漫步于幽林清静的小径中,徘徊在风景秀美的千湖畔,感受天的静澜,享受云的召唤,欣赏湖的秀色,感悟山的高大,沉心定闲的舒缓身心的疲惫。这里,只有明净的湖水;这里,只有翠绿的山群。在如此恬静的空间里,与家人团聚,与朋友相会,与爱人相依,吐露心扉,谈天说地,犹如躺在一张展开了的绿色绒毯上是多么舒心畅快,惬意乐怀!

风景优美的千湖,使许多钟情于大自然原始美的人流连忘返。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湖岸边的百姓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热情大方,情系千湖,为了守护千湖的原生态、饮水源,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细心呵护着千湖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才是本真的千湖展示在世人面前,彰显她特有的魅力。

千湖之美,在于她的自然;千湖之秀,在于她的内心;千湖之情,在于山的拥抱;千湖之大,在于她的胸怀。于是,成就了清清凌凌的千湖水,使人忘记了一切烦心琐事,醉心于千湖的美景之中。

  4.《我的冬天》 倪红艳

南方的冬天没有北方的冬天冷,但不知为什么,在南方的冬天里,我却像冬眠了一样,没有一点生气。听说北方下了一场雪,心里突然活泛起来,打电话回去问母亲,母亲说雪下过去了,天晴了,但还是冷。母亲早就生了火炉子,他和父亲也是整天呆在屋里不出门,说冷得门都不想开。不由心生悲凉,在我的记忆里,北方的冬天是热气腾腾的。

我的家乡在陕西宝鸡的一个小村庄,记忆中,冬天好像一直是生机勃勃的,并没有因为天儿冷而沉寂下来。

西北风一刮,冬天就踩着秋天的尾巴来了,树叶哗啦啦铺一地,然后在地上打滚,然后整个塬上就光秃秃的了,除过柏树外,再难看到绿色植物。但这并不影响塬上的生机,首先是孩子们开始和风儿打架——拿着搂耙和背篓扫落叶。北风狠劲一吹,落叶全跟着风儿跑天上去了,扫来扫去扫不到几片叶子,孩子们气喘吁吁,北风呜呜地看笑话。孩子们生气了,动作比风儿更麻利一些,不等风儿喘口气,落叶早被几搂耙搂到背篓去了,这时孩子们胜利了,笑哈哈地满载而归。

搂来的落叶,是冬天烧炕的好柴禾。等母亲把炕烧得烙屁股的时候,雪就不期而至了。雪是在我们的睡梦中降临的。睡梦中,父亲母亲似乎在院子里扫雪,间或还夹杂着谈话的声音,然后就被叫醒了。我们兄妹三人穿着棉袄棉裤棉鞋,戴着棉帽子棉筒袖出了大门去上学。棉衣是母亲开春就拆洗好的,夏天晒过,里边似乎还有阳光的味道。母亲每年要缝六套棉衣。走出大门踩上厚厚的积雪,才知道真的下雪了。天还黑,雪的世界并不清晰,只有冷风嗖嗖地吹,我们缩着脖子抄着手向学校走去。村子里的大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娃一会儿就汇聚成一个小队伍,然后排着队唱着歌儿一路向前,嘹亮的歌声让睡眼惺忪的村庄似醒非醒。雪不厚的时候,六点整学校的操场上像往常一样准时响起了哨声,有节奏的哨声和踏踏的跑步声不一会儿就让村子热火起来。村庄每天都是学生娃们叫醒的。

天大亮了,家家户户的四合院先是咣当咣当地传来开门声,随后铲雪的铁锨叮叮当当响起,再随后,扫雪的声音刷——刷——地此起彼伏,间或夹杂着着一些交谈。一会儿,农人们无所事事,有的出门站在大门口看风景,有的跑到麦田拨开雪铺盖看苗子。抬眼望去,整个世界一片白茫茫,树上挂着雪串儿,房上堆着雪毯子,麦田里盖着雪被子,大路上印着雪窝子。这时候,我们的村庄就是童话世界,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恰似给这个童话世界配上了一首绝妙的乐曲。

等到九点放学 ,整个村庄飘起了炊烟,炊烟袅袅,逶迤向天,与雪地里撒欢儿的孩子和麦田里看苗子的农人一起点缀着纯白的世界。孩子们或者在雪地上打闹,或者在结了冰的涝坝滑冰;大人们谈着着闲话,或者大声吆喝着互相问候,呼出的热气一缕一缕蜿蜒四散。村庄真是热气腾腾的。

放学回家,院子里干干净净,满院子的雪已经被父亲母亲堆成了雪堆。母亲正在灶房忙活着,锅上热气腾腾。父亲在院子里忙活着,一会儿给牛添草料,一会儿铲牛粪。不待我们放下书包,母亲已经端来一盆同样热气腾腾的洗脸水说,洗脸吃饭。然后自顾去端饭菜上桌。我们兄妹三人的六只手在脸盆里胡乱撩几把水在脸上抹抹,然后拉过毛巾擦几下,丢下毛巾迫不及待地爬上饭桌狼吞虎咽。至于父亲母亲是几时上桌几时吃饭的,我们似乎没有注意,吃过饭又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我的冬天就这样一年年地热气腾腾地陪我长大。长大后,我很少在北方过冬,记忆中曾经热气腾腾的冬天似乎不见了。我渐渐明白,是村庄老了,村庄老得只剩下老人,连小孩都没剩下几个;是父母老了,老得只能围着火炉烤火,连棉袄都缝不动了;更是因为我离家太久,久得不记得曾经热气腾腾的冬天了。

也许这样热气腾腾的冬天终将成为历史的印记,但村庄再老,它总是孩子们的家,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相信热气腾腾的不止是冬天,而是每一个温暖的日子。

在南方冷湿的冬天里,我常常怀念北方热气腾腾的冬天。

  5.《一张救灾表》 朱维

时间 夜晚。

地点 陕西某泥石流灾区。

人物 刘二——男,村支书,外号土行孙。

顾嫂——女,村民,外号母大虫。

[幕启。寡妇秀萍家院子外。刘二画外音:“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接上级通知,今晚有暴雨。屋里不能守,严防泥石流。”刘二背只喇叭,疲惫地上。

刘二 (唱)我刘二当官尽对头,

泥石流也想跟咱耍威风。

政府发放救灾表,

没想到惹了一头蜂。

顾嫂她灾情不算重,

却偏偏追咱乱嗡嗡。

原则问题咱有秤,

土行孙不怕母大虫。(白)

呀!前面就是秀萍家。唉,这个秀萍呀,也真够倒霉的!她女儿大学一毕业,就去西藏支教,最近正准备到北京领奖,偏偏就遇上了车祸。再说这次泥石流,秀萍家房子没倒,救灾表刚刚发完,房子却倒了。女儿未领奖,秀萍没拿表,你说这倒霉不倒霉?吃亏不吃亏?不!不能让好人吃亏,不能让政府形象受损,现在救灾表分配完了,把我家的表给她送去!

[顾嫂内喊:“刘二——”上。

刘二 (背白)啊,母大虫!真是怕谁来谁,三十六计,躲为上策!

[刘二躲藏。

顾嫂 (唱)政府雪中来送炭,

救灾表一张三万元。

白花花银子天上掉,

可惜咱灾轻沾不上边。

万事并非是铁板,

对付刘二挺简单。

不信咱就走着看,

看顾嫂讨表如何施手段。(白)

哎,我刚刚还听见土行孙在叫唤,咋就没影了?(寻找)嗯,看来还得动脑筋。(高声地)好你个刘二!你是飞毛腿,我是火焰驹,宜将乘勇追穷寇,顾嫂绝不学霸王!

[顾嫂明下暗藏,刘二出现。

刘二 哼,这个母大虫,连毛主席诗词都篡改,还想活学活用,你还嫩了点。(唱)

姜太公隐身半个仙,

殷纣王也得绕圈圈。

抓住机遇忙送表,

寡妇门前有麻烦。

[刘二摸索着找门。顾嫂出现,摸索着找人。二人相碰,都“啊”地吃了一惊,相互闪开。

刘二 (背唱)原来她老鸹守死狗;

顾嫂 (背唱)估计他骚鬼寻风流。

刘二 (背唱)不摸鱼反把腥味留;

顾嫂 (背唱)来捉贼偏没抓住手。

刘二 (背唱)没事找事快溜走;

顾嫂 (背唱)讨价还价到火候。

[二人摸索中又相碰,刘二急躲,被顾嫂一把抓住。

刘二 (尴尬地)嘿嘿,是顾嫂呀,黑咕隆咚的,你干啥?

顾嫂 我找人。

刘二 找啥人?

顾嫂 找男人。

刘二 大哥不是在家吗?

顾嫂 我……(故意撒娇)我找你,梦中情人。

刘二 我?我已经夕阳红了。

顾嫂 那咱就是黄昏恋。

刘二 如何处理那一半?

顾嫂 他是明,咱是暗。

刘二 你……你想逼着我丢官?

顾嫂 这就叫……爱的奉献。

刘二 顾嫂,你别兜圈圈,我给你说过好几遍,表已经落实完了。

顾嫂 表完了,我跟你没完。告诉你,今晚不给表,你就是狼,我就是狈,跟你永远不分离。

刘二 顾嫂。(唱)

救灾政策有规定,

你咋学螃蟹横着行。

顾嫂 (唱)那么多人都有份,

我顾嫂难道没灾情?

刘二 (唱)你家灾情不算重,

救灾表应该给秀萍。

顾嫂 (唱)纱帽翅翅摇得紧,

你咋对寡妇这么忠?

刘二 (唱)你不要联想太丰富,

我仅仅关心不胡成。

顾嫂 (唱)贪官那个没二奶,

你与时俱进情理通。

刘二 (唱)误落茅坑一身粪,

跳进黄河洗不清。

顾嫂 (唱)只要这表有影影,

那事咱闭眼开绿灯。

刘二 好我的顾嫂,你再别胡说了些!这表,确实发完了。(握住顾嫂手)理解万岁!

顾嫂 这黑灯瞎火的,我可是个女人。(抽手)眼下是非常时期,中纪委就住在县城里,我告你去。(欲下)

刘二 顾嫂。(忙拉住顾嫂)

顾嫂 干啥?想非礼我?

刘二 (唱)您高抬贵手莫添乱,

我真想钻进地里边。

顾嫂 (唱)过了这村没这店,

土行孙干啥咱不拦。

刘二 (唱)我和人交往有千万,

顾嫂咋就这难缠?(蹲下,埋面)

顾嫂 (背唱)要想领导发慈善,

死缠烂打最简单。

刘二 (背白)哎,我这有一张二胎生育表,用它先把顾嫂骗走;再把救灾表给秀萍。来它个狸猫换太子,等生米做成熟饭,嘿嘿。(掏表给顾嫂)给。

顾嫂 给啥?

刘二 救灾表。

顾嫂 (吃惊地接表)你不是说……早没啦?

刘二 机动表。

顾嫂 机动表?要早点机动该多好,弄得咱叔嫂之间……

刘二 没啥没啥,好男不跟女斗。

顾嫂 对对。(若有所思地)你……有手电吗?

刘二 干啥?信不过我?(伸手)表!

顾嫂 哎呀,二弟啥时候骗过嫂子嘛。你忙,我走啦。“只等着那太阳落西山头,让你亲个够……”(唱着下)

刘二 哼,还想雷人,过会再看你擦鼻涕。(幸灾乐祸地掏出表,用打火机打火。边看边哼)“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啊!瞎了瞎了!(唱)

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胎表还在咱手中。

瞒老婆偷表补漏洞,

偏偏失算送错门。

自己丢脸不要紧,

政府形象留污痕。

芝麻小事办不了,

这支书,这支书窝囊赛龟孙。

[顾嫂上

顾嫂 (背唱)摸黑办事不可靠,

刘二果然耍花招。(摸索到门前,观察)

两人绝对正相好,

逼咱曝光他没处逃。

刘二 看来这表送不成了。(欲下)哎,今晚有暴雨,还没给秀萍通知。(拿起喇叭喊)今晚有暴雨……(掩口)

顾嫂 (背白)啊!刘二。他咋还在门外边?嗯,如今女人讲考验,这男人嘛,越是考验越向前。

刘二 张皮卖豆腐,越喊越心虚。还是叫门好。(摸索找门)秀萍。

顾嫂 (模仿秀萍)刘支书。

刘二 (吃惊地)呀!秀萍。你……站门口?

顾嫂 等你哩……进屋吧。

刘二 屋里不方便。

顾嫂 (妩媚地)门前不方便。我……

刘二 我……(背白)秀萍咋成了狐狸精?这声音……呀!是顾嫂。她又来……(挠头,拍脑袋)哎呀,看我这猪头,她拿表有啥用,即使过了咱这一关,也过不了民政局那一关,白白把咱弄得狼狈不堪,我何不让她也……对,顺毛抚摸,屁股点火。

(唱)你说话做事很正经,

今晚咋像母大虫?

顾嫂 (背白)踩他娘个脚尖尖,我哪不正经?

(唱)顾嫂在村里名声正,

立贞节牌坊不脸红。

刘二 (唱)美名只是掩耳目,

她曾亲得我脸蛋疼。

顾嫂 (唱)秀萍守寡信息少,

顾嫂还有啥名声?

刘二 (唱)她有次骚情来势猛,

追得我鸡飞狗跳坑。

顾嫂 (大声地)土行孙!

(唱)果然是个拱土的种,

我啥时追你耍骚情?

刘二 (故意地)啊!顾嫂。原来是您?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顾嫂 心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随你涮。

刘二 不敢不敢,您是母大虫。

顾嫂 比土行孙厉害吧?

刘二 厉害是厉害,可也不能逼我。

顾嫂 是你哄我,还是我逼你?

刘二 我哪哄你?我比窦娥还冤啊!

顾嫂 哎呀,你装的比真的还像。(掏表)请看。

刘二 看不见。

顾嫂 给你创造条件。(掏出手电,打亮)

刘二 救灾表,不用看。

顾嫂 上面写的啥?

刘二 写啥?(端详)没写啥呀?

顾嫂 (手电在表背面照)你仔细看,这修正液涂掉的,是谁的名?

刘二 (再看)哦,是我的名。

顾嫂 你领导当昏了,签名也不看个地方。你想拿张废表来忽悠我?

刘二 这是……

顾嫂 废表。

刘二 (急)这是我的表!

顾嫂 啊!(忐忑地)是你的表?你家灾情最重,你把表送人……

刘二 千真万确!表分配完了,你又成天撵着我,我只有……

顾嫂 不要说了,我明白了,你是个好支书!你为了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群众,嫂子给你个——赞!

刘二 唉!只要你不说咱坏就行。

顾嫂 是啊,老百姓谁不怕当官的变坏。刘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家灾重,嫂子心疼,这表,嫂子让给你!(递表)

刘二 你为表费了那么大的劲,咋又……

顾嫂 你这人咋死心眼,嫂子误解你了。(塞表)

刘二 (感动)嫂子,实话实说,这表也不是准备给你的。

顾嫂 给谁的?

刘二 (鼓起勇气)给秀萍的。

顾嫂 啊!

刘二 顾嫂。(唱)

秀萍在家里守危房,

女儿去西藏支教忙。

顾嫂 (怀疑地)她女儿……不是在北京……上大学吗?

刘二 人家早就毕业了。(接唱)

归途不幸遇车祸,

凤凰啼血染病床。

顾嫂 啊!有啥危险吗?

刘二 (摇头)难说。

顾嫂 (背唱)寡妇家里金凤凰,

竟在西藏把翅伤。

小小年纪有善举,

这娃确实非寻常。

秀芹灾情比咱重,

却默默忍受不声张。

孤儿寡母是面镜,

偷偷一比咱脸无光。(白)

二弟,这表,我支持你给秀萍。

刘二 还是顾嫂好。

顾嫂 好你个头。

刘二 嘿嘿。哎,顾嫂,你陪着我,咱俩现在就去给秀萍送表,我代表组织,你代表村民,意义更大。

顾嫂 (玩味地)你代表组织,我代表村民,意义更大?

刘二 (敲门)秀萍,秀萍。

[没有回应。

顾嫂 门户这么深?

刘二 (手机响,接)喂,哦,村长,我正准备喊秀萍防泥石流。啥,她和你在村口准备接女儿?她女儿伤愈了?

顾嫂 菩萨保佑,前世的积修。

刘二 别吵。支教英雄回家乡,这么大的事我咋不知道?赵镇长说我手机有毛病。有毛病还能通话?喂,喂喂,还真的有毛病。(挂机,对顾嫂)你回吧,我现在去村口接这个好丫头。(下)

顾嫂 我……(突然地)二弟,我也去接,你代表组织,我代表村民,意义更大。(慢镜头追下)

[幕后女声合唱:

一场灾难从天降,

多亏援手千万双。

世间自有真情在,

颗颗爱心迎朝阳。-剧终

  6.《千阳年集》 李敏

一过腊八,人们从四里八乡涌进不大的县城,整个县城就热闹起来了。虽说现代化超市已经无处不在,但人们还是热衷于赶年集。似乎只有赶年集,才能尽情享受过年的滋味。

前几年,千阳年集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大街。天一亮,各地商贩们便蜂拥而至,按照事先划定的区域挤满整个街道,只在道路两边留一米来宽的距离供人行走,本来不很宽阔街道,变得更为狭窄。路沿石上也摆满各种商品。赶年集的人们,熙熙嚷嚷,擦肩接踵。过往车辆,只好绕行到宝平路。从去年开始,县上将年集搬到道路平整宽阔的东海路。

今年这个腊月,随着寒潮的侵袭,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真可谓:滴水成冰。但人们赶年集,热情如火,空前高涨,没有一户在“猫冬”,都在赶年集,都在忙年。乡亲们辛苦一年了,不管贫与富,都赶年集。平时省吃俭用的乡亲们,赶年集可舍得花钱,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兜里有钱了,气壮了,热情了,嗓门也高了。

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穿得整整齐齐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呼朋唤友地结伴而行。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服装店、超市,去那里转悠转悠,看看衣服。服装店里挤满了人,有时候都挤不动。各种款式的衣服,高高挂在那里,让爱美的女人看花了眼。外套、裤子,还有冬裙,里边穿的打底衫、保暖衣,花样繁多,花色也很多。大人孩子的都有,给自己买一件漂亮的外套,买一条时髦的裤子,再来一件里边穿的保暖衣。给老公也得里外都买上新的,辛苦了一年,过年不能亏了自己,更不能亏了他呀。孩子呢,也得让他们穿得漂漂亮亮地过个年,那就一个字——买。现在的衣服贵啊,一件就得几百块钱,买全一家人穿的衣服,也的一大把钱呢。嘴里说着心疼,跟卖衣服的拼着命地讨价还价,直到价格能接受了,才掏钱买下。一边掏钱一边说着:买贵了,买贵了。卖衣服的一边笑嘻嘻地收钱,一边说:我这是给你的最低价,不信,你去打听打听,别人家的衣服这个价肯定买不了。反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完衣服,还得买鞋子,过年买双好点的鞋吧。女人爱美,买一双高跟皮靴,穿上又时髦又好看。男人呢,买一双皮鞋,或是休闲鞋,穿着舒服就行。给孩子买一双运动鞋吧,大方简洁,跑跑跳跳也方便。

蔬菜是年集的“主打曲”。那鲜嫩的黄瓜,碧绿的辣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看着就让人喜欢,有种想买的欲望。这样那样的菜挑选着,女人买,男人拿。什么时候,男人说拿不动了,女人就不再买了。女人往往会嘴里唠叨几句,就这点东西,还拿不动了,菜还没买够呢。男人嘟囔着,这么点东西,你试试有多沉,要让你拎,你肯定拎都拎不起来,更别说拿着走了。女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赶集叫着你,就是让你来拿东西的,不让你来拿东西叫你来干什么,我要什么都能干,要你干什么。男人就不吱声了。卖菜的摊主,也会跟着说笑上几句,看看你个大老爷们,让老婆训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要我,拔脚就走,让她自己拿去。摊主的老婆就会冲他嚷一句,你说什么?摊主吐吐舌头,不再开口了。男人女人拿着菜走出菜市,女人一边走,一边算计,还有什么什么菜没买,下集再来买。男人跟在后边一边走一边说,买买买,反正年不过去,东西就买不完。

年集里猪肉是少不了的。你看,架子车、三轮车一字排开上面全是新鲜的猪肉。一扇扇猪肉,一堆堆猪头猪腿。“来来来,这儿看看,这儿有后臀……”“来,看看我的肉,黑猪的……” 成群的人就挤满集市,有的人不慌不忙,背着手这里问问,那里看看,有的人没有耐心,估计忙着去买别的年货。他们不在乎刚开市肉价较高,只要挑选到最好的肉,就痛痛快快地付了款扛着走了。那些沉着的人,等价格有些松动这才出手,也挑一块自己中意的,几经讨价还价,双方争得热脖子红脸的,最后却说说笑笑地成交了。

街道两边到处都是各种小吃,以及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孩子们一走到这里,目光就被摊位上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吸引过去了,双脚像钉在了地上,怎么都走不动了。大人就停了下来,让孩子随意挑选一些电动枪,遥控车。不一会,孩子手里拿着烤香肠、烤面筋、麻辣串等,怀里抱着、脖子上挂着一堆玩具,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道路两旁缺少不了的,还有一个个年画摊点。尽管现在的居室已经不适合挂年画了,人们还是要顺手买几幅,因为过年总要给外孙外甥送年画的嘛,这个习惯已经变成无法改变的风俗。当然人们还要请几幅门神灶神像拿回家,保佑全家万事平安。至于香烛、纸钱更不可缺少,那是用来孝敬祖宗神灵的啊。

随着年集的到来,年味也愈来愈浓。赶年集图的就是一种氛围,一种心情;在拥挤的人群中挤出一份快乐,挤出一份喜气和梦想。

  7.《汩汩喷涌的水眼河》 张惠生

水眼河,你听说过吗?水眼河,你去过吗?我听说过,我也去过。我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地去,十七岁那年难分难解地离开,与它有十年之交;多年的感情,梦幻与憧憬在水眼河畔孕育和弥漫着,我早已把我的根深深扎在了这里,它是我五十年来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

水眼河,其实只是它的地理名字,位于千阳县水沟镇燕伋山脚下。这里的天湛蓝湛蓝的,云像织女纺出的洁白丝绸,一缕一缕自由飘过;山峦起伏,悬崖峭壁,挺拔高耸,山上的树木参天入云,郁郁葱葱,天地和谐,人杰地灵,浑然一体,无边无际。站在这里倾听,会听到一种绝尘的安静,会听到水在池中休息和翻身的声音。九孔龙眼始终向上汩汩喷涌着清澈而甘甜的地下水,昼夜不息,犹如九条巨龙围绕一个中心,盘踞在这里。九条龙眼的流水,不因天寒地旱而枯竭,不因岁月沧桑而衰老,总是冬暖夏凉,涓涓流淌。我不知道,远古的水眼河,是什么化作地下溪水,它又经历了怎样的磨砺、淬火、过滤、沉淀、升华,突然间就从这一方宝地冒出头来,它到底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千年都难以猜出的谜,是一个千年都在演绎的传说,是一首不老的乐章,一首永恒的生命交响曲,在青山绿水间独奏。但我知道,它的一股水自然流淌,潺潺流入千河、渭河、黄河,一路向东,汇入海洋。到了海中,它就是那最清澈的浪、最响亮的回音、最浪漫的花、最甘甜的水。我为它而感到无比骄傲。另一股水流进了人工开挖的灌溉渠,经跃进渠、千丰渠、益民渠浇灌万顷良田。团结、丰头、裕华等三十里地二十个村的水浇地,生长的农作物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间作套种,立体农业,多种经营,物产丰富,人民富裕,人们给予它千阳白菜心的美称。跃进渠上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座水力发电站,至今零排放昼夜不停地发电,输入大网,送至四面八方千家万户。我为它感到无比自豪。

水眼河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饮马沟,这是它的历史名字,有典故,有人物,更有美丽的传说和赞颂。相传,当年赵匡胤兵败燕伋山,被重兵围困,人困马乏,难以突围,眼看有灭顶之灾,这时,赵匡胤突然听到山下有流水之声,寻声而去,到了水眼河,人马饮用此水之后,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尤其是赵匡胤的坐骑黑马,长嘶于天地间,腾空而起,浑身充满无穷无尽的力量。人不识马,马识得马,这是一匹神马,奔驰而来,敌营战马个个不战而退,赵匡胤乘势杀出重围,东山再起,创下大宋基业。赵匡胤为了感谢此河的救命之恩,赐予饮马沟美名。

如果饮马沟只是个传说,那么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燕伋却是真正的历史名人。燕伋家距水眼河只有六里山路。燕伋看见水眼河滋养着父老乡亲的生活,用博大的胸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水眼河的水一刻不停地流淌在他的心田,燕伋悟出了水眼河的仁爱之心,沿着水流的方向,到山东拜孔子为师,学成回归故里,尊师重教,传授儒学,其弘扬的民族优秀文化,成为国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燕伋山,水眼河才是主体,其身旁的仰天池、双天井、梁武城都是点缀。在燕伋山,水眼河才是一条神河,白松、核桃、板栗、五味都是它的装饰。往事和传说在数千年的日日夜夜中流传,层层叠叠积淀在饮马沟,流淌在水眼河。今日的水眼河,今日的千阳,正精神抖擞,扬鞭奋蹄,找回饮马沟不老的情怀和永远不会干枯的甘甜,找回这个世界生态美的晴雨表。我感慨,世界有两种永恒的力量:水与火,从长而论,火总是熄灭在水中。水沟、千阳拥有永恒不枯的水眼河,就拥有大自然最美的赏赐;如今,就让它灿烂绽放吧,一定会魅力无穷。

  8.《千阳四月送裹肚》 吕晓兰

在西府农村,人们对于一年四季各时间段的划分总带有浓厚的农时色彩。立夏之后,布谷鸟开始没黑昼夜的叫喊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此时阳历已是五月天,农历也进入了四月。这段时间农村人称之为忙头里,也是农人相互走亲戚的最佳时间段。

立夏过后,农村本地的新鲜蔬菜,诸如割葱、蒜薹、热萝卜、笋子、西红柿、黄瓜等渐次上市了。这时候西府千阳的第一个乡俗便是四月送裹肚。

一般是外婆给外孙送裹肚。在农村布谷鸟也叫算黄鸟。这种鸟开始叫唤的时候,农村人就知道送裹肚的时间到了。在很早很早以前,送裹肚送的是民间工艺品那种形式和真正意义上的裹肚肚。这是以防夏季里,孩子晚上睡觉蹬被子后肚子受凉生病而兴起的一种西府民间习俗。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演化成了送新衣服。外婆一般给外孙买一身新衣服。外婆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要给女儿和女婿各买一身或一件新衣服。家庭条件一般的,只给外孙买衣服就可以了。买好衣服后,再买新鲜蔬菜,蒜薹是必须有的,买好各样蔬菜后再买上刚出锅的油饼(或麻花)十个或二十个不等。一切东西准备齐全后,外婆外爷一家人拎着大包小包就去看女儿了。女儿家的大小人儿都必须在家等候。而且会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款待前来送裹肚的亲家。两亲家聚在一起少不了喝几盅小酒助兴。两亲家母边吃饭边寒暄,说一些客套话和女人家的知己话。女儿女婿则笑盈盈地跑前跑后端菜端饭,劝吃劝喝。小外孙则乐呵呵地拿着新衣服迫不及待地左穿右穿起来,还要吃外婆拿来的大油饼和水萝卜。这时候欢声笑语会飘出农家小院。过路人听见了,会顺便说一句:“这家人今天有人送裹肚来了”。

姐妹们之间给孩子送裹肚,就没有这么麻烦了。一般婚后有了孩子的姐妹,商量着姐姐今年给妹妹家的孩子送裹肚,明年妹妹再给姐姐家的孩子送裹肚。姐妹之间送裹肚一般只给娃娃买衣服就好,蔬菜油饼不能少。姐妹之间的招待也简单一些,一顿便饭-----蒜薹臊子面是必不可少的。姐妹们走在一起,主要是说一些体己的话语,拉拉家常。交流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打工挣钱,家长里短说一通,没有了那么多的俗套和累赘。

打算年底结婚的男女双方送裹肚相对而言就正式和繁琐的多了。男方给女方送裹肚,要请媒人看好日期。一般日期选在双日,譬如四月初六、初八、初十等双方认为吉祥的日期。双方看好日期后,男方领着女方去买衣服和鞋袜、内衣、化妆品、枕巾等女孩必用品。男方家里一般要给女方准备十二样花色丝线,(绣花用)二尺白布、二尺黑色灯芯绒布,(做鞋用料)三尺六寸黑色丝布,(做枕头布用)还有针头线脑。不管女方会不会做针线,这些东西缺一不可。这些东西置办齐备以后,男方家里的主要家庭成员,包括男方的舅舅、姑姑一席人(六人或八人)前往女方送裹肚。女方家长辈一般要远接近送以示重视。一般女方要给男方准备吃两顿饭。中午第一顿饭菜简单一点,十二点左右吃,称为腰饭。主要吃油饼馍馍,鸡蛋汤,三五个凉菜。第二顿饭要摆筵席,酒肉缺一不可,饭菜丰盛花样繁多,丰盛成度不亚于过年时候的饭菜。吃完饭后,两家人坐在一起,相互商量年底男女双方结婚有关事宜。对于打算结婚的人家来说,送裹肚是最讲究的乡俗,也被称作“追节”。男女双方家长都怠慢不得。

西府的一些民俗乡俗就是这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发展并延续下来的,祖祖辈辈以身相传,口口相传延续至今,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西府千阳四月送裹肚,就是众多民俗礼节中的一项。

  9.《穿行在燕伋墓前的阳光里》 郑江泉

身居水沟镇燕伋故里,每天看着原燕伋中学、燕伋小学的孩子上学或放学,叽叽喳喳地从门前经过,蓦然觉得自己离燕伋很近,又似乎很遥远。燕伋远去了,他毫无遗憾地走进了水沟镇燕家山下的墓地,走进了深厚而凝重的历史里,留下愚公般千古传奇的尊师佳话,留下崇德尚礼的思想亮光,让我们沐浴在睿智而丰润的精神雨露之中。每每想起燕伋,我就心生一种景仰,一种崇峰峻岭般让我永远仰望和膜拜的景仰。

早有去燕伋公墓游历之意,今日偶有闲暇,我便独自一人去了燕家山下青崖洞旁的燕伋公墓。

初冬,太阳褪却了以往的骄躁之气,安详而温静地挂在中天。阳光似透明而柔软的丝线,从天幕上温煦地垂下来,拂到人的脸上痒痒的。罩在人的心头,暖暖的。还未来得及离去的秋风,悠闲地在田野里徘徊。成熟的玉米走出了庄稼地,成串地爬上了农家的墙头,成堆地挤满了村民的院落。麦苗似无数的精灵,不经意间蹭破柔然的土地,将鲜嫩的绿,明媚的绿,染遍初冬的田野。

我由西向东穿过燕伋桥,在水沟村委会斜对面,向南登上八级台阶,进入水沟村文化休闲园。广场正前方一个月牙形的花圃内,矗立着一个硕大的灰白色巨石,上书“笃志尚学”四个红色大字。燕伋公墓与村文化休闲园合二为一,北边为文化娱乐区,靠南是燕伋公墓,占地面积约十余亩。

整个园区呈长方形,西边有篮球场、兵乓球台案。西北、东北角安装了儿童跷跷板、健腰器等健身器材。从广场入口到燕伋公墓有一条绿荫走廊,两边栽植了大叶女贞树和龙爪槐。女贞郁郁葱葱,龙爪槐的叶子已经变黄,正在随风飘落。东边的人工草坪仍生机盎然,绿茵茵一片。蜿蜒的石板走廊曲径通幽,古色古香的休闲椅别具一格。广场内按照各种几何构图栽植了许多风景树,花坛和草坪里种植了月季、海棠、木槿、迎春、芍药等花卉。广场最东边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燕伋文化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图文并茂地记述了燕伋赴鲁求学、周游列国、返乡设教、高筑望鲁台、为师守孝的历史故事。走进广场最南边,便是高大雄浑的燕伋公墓,六棵参天的古柏似身着绿色戎装的武士,巍然矗立在墓基的两侧。墓坵上长满了丰盛的绿蒿和青草,时令虽然已到了初冬,但它们似乎还没有衰败的迹象,依然生机勃勃,而不远处的毛白杨,叶子已完全变黄,正在不断地凋落。公墓的正前方矗立着大小不一的五通石碑,系清代至现代几位地方政要所立。清代的石碑已经伤痕累累,其中有一通石碑已成为残碑,在久远的岁月里已遭受人为的戕害,系后人重新粘合修复。由于风雨的长期浸蚀,石碑上的字迹已模糊难辨。

今天这里没有了以往的喧闹和聒噪,安静极了。农民们都忙着给麦田打除草剂,晾晒玉米。孩子们都在学校上课。偌大的园林就容纳了我一个人,还有躺在墓地的燕伋。不远处的农舍似油画一般寂静,墓园里的树木也不再喧哗。我静静地坐在高高的燕伋墓坵前,读着墓碑上那一行行穿越沧桑岁月的文字,读着墓地里每一棵树儿和草儿的喃喃心语,一种复杂的寂寞和孤独感蓦然涌上心头。燕伋赴鲁求学,返乡设教,数十年如一日,用衣襟撩黄土高筑望鲁台,眺望远在几千里的恩师孔子。这是多么寂寞而枯燥的事呀!燕伋是一位凡夫俗子,但他用卓尔不凡的行动带给世人无尽的震撼!他用衣襟撩起的每一堆黄土,都诠释着至真至诚的人性之美、道德之美和心灵之美。他的思想和人格,迸射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睿智之光。也许,在他的骨子里从来就没有任何虚妄的功利思想,没有做给那个俗人或圣人看的动机,也没有想到名垂青史,让后人来祭奠和崇拜。他完全是发自内心的,默默而孤独地摒弃世俗的偏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他看来,自己如愚公般惊世骇俗的举动是平凡的,甚至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不需要任何合理的理由和解释。这是何等高贵的一种胸襟,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呀!坦坦荡荡,简简单单,自自然然,与孔子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及老子的“无为而为”思想不谋而合。

这是一种远离世俗诱惑的孤独坚守,这是一种善良而狂热的执著追求,燕伋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坚守了心灵深处的纯净,坚守了人性的美好,坚守了孝道和礼仪本真而淳朴的馨香。

燕伋和妻子壤驷氏生有两个儿子,长子燕子策,次子燕子笃。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他为渔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千源侯,明嘉靖9年他被尊称先贤燕子。其后世曾出过多位进士和茂才。燕伋的第八十代孙燕来存系裕华村二组人,生于1944年。与我同居一村。他为人厚道直爽,谦逊和蔼,知书达理,且精通财会,曾做过多年村组会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与我共同参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达十年之久,曾多次被县镇表彰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因病不幸去世,享年70岁。燕伋的第八十一代孙、八十二代孙,有的经商,有的务农,有的正在读大学。燕家的后裔们非常敬仰先祖,常常来他的公墓前叩拜进香。每逢清明、教师节,原燕伋中学、燕伋小学的学生们也来墓前敬献鲜花,常有朗朗的读书声在这里久久回响。

我思索着,怀念着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燕伋,在附近采来一束金黄的山菊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花环,默默地挂在他墓前的树杈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从远处飞来,落在眼前的柏树上。温煦的阳光从头顶暖暖地洒下来,把墓地的每一棵树儿、草儿照得亮亮堂堂。我穿行在燕伋墓前明媚的阳光里,穿行在燕伋孤独而睿智的思想里……

  10.《任家湾的枪声》 杨海军

1948年初,中国革命的形势已经出现大的转折,黎明的曙光越来越近。国民党政权已经日落西山,摇摇欲坠。1948年4月、5月间由彭德怀指挥的西府战役,攻打胡宗南的后方供给基地宝鸡,在宝鸡大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千阳县留下了红色的脚印。

位于千阳县千河北岸的任家湾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村庄。春天的阳光依然那么和煦,河边的杨树林一片嫩绿,扑鼻的桃花香味使人陶醉,滔滔的千河水还是那么撩人心弦。10岁的任金泰和村上的其他小伙伴一样,白天去学校里读书,放学后就一块去河里摸鱼。他们不会忘记每年古历三月十五和七月七到柏林坡去赶庙会、凑热闹,因为那里是村子每年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

1948年4月27日,是古历三月十五,小金泰和伙伴们在庙会上玩得十分开心,晚上一回到家,他向母亲打了个招呼,就上炕呼呼的睡着了。睡到半夜,一向睡觉很实的小金泰被院外吵杂的人声惊醒了。“娘,怎么了?”小金泰急忙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别怕,来队伍了” 。 小金泰透过窗户向外望去,月亮十分皎洁,听响动,院子外边应该有好多人在活动。看了会,他又睡着了。

第二天,小金泰比以往起的早,他顾不得洗脸,就急忙出门去看。呀,他一下子惊呆了,院子外边的路旁、场里、草滩、树林、河畔都躺着穿着军装的士兵,他们好像是一夜之间从天上降下来的一样,撒满了村庄的角角落落,周围道路上都是扛着枪、背着行李源源不断往北行走的战士,骡子和马匹都驼着沉甸甸的物资,压得咯吱咯吱的响。

春天的朝阳很快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小金泰很好奇,就仔细的观察。他发现,一些战士已经醒来,一些战士还在休息。战士们就地挖了几个坑,支起锅,几个战士借了桶到上面的泉里去挑水,把锅洗了,做起了早饭。父亲母亲和村上的群众招呼他们到家里去歇歇,战士们只是笑笑,一个也不去。小金泰明白了,这是咱们的部队、咱们的人。他和小伙伴在战士们周围转腾,玩得很开心。突然,天空发出呜呜的声响,随即就听到机枪扫射的声音。“小鬼,快躲开,敌人的飞机来了”。小金泰被一位站岗的士兵急忙拉到了院子照壁的后边躲了起来。战士们也没有还击,飞机过后,村庄又恢复了平静。他发现,叔父家的房子有一股很粗的线一直拉到院子,里面不时发出说话的声音,他想,那一定就是人们说的电话,电话房外边有人站岗,其他人是不能进去的。

早饭过后,有十几个骑着马的军人沿着河道从东边来了,有战士急忙上去招呼,把马拴在周围的树上,他们便坐在任金泰家院门外的石台阶上。这十几个人看起来很威武,腰里都别着硬壳子手枪,他们接过水杯,就开始商量起了什么事情。他们说了很长时间,有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说话声音很响的军官模样的人说的最多。说完后,他们就骑着马,向任家高庄方向去了。队伍像一条长龙经过河畔浩浩荡荡地向任家高庄方向前行,始终没有停止。其中有50多位女兵,特别引人注目,她们背着行李,边走边说,边说边笑,她们应该是部队的医护人员。她们在那十几位首长商量事的地方坐了一会,喝了些水就跟着大部队去了。

小金泰急忙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和姨母、婶婶正在炕上缝被子,父亲正在帮忙,她们拿来崭新的白布,把原来旧的被面换了,正在细心缝制。家里没有这种被子和布料,小金泰明白了,母亲缝的被子一定是部队战士的。

太阳爬到头顶,很快就要向西了。到了晌午时候,大伯、大叔招呼战士们到家里去吃饭,战士们只是笑笑说:“谢谢,我们在宝鸡端了胡宗南的老巢,有吃的、用的,就不麻烦乡亲们了。”战士们端着碗蹲在地上正在吃面条。“敌人来了,准备战斗”。突然,不知谁的一声令下,战士们放下饭碗,拿起枪,向高处跑去。小任向东望去,只见好多敌人从五里坡、凉经寺方向向这边扑来。

“注意保护老百姓!”战士们组织村上的群众急忙奔向柏林坡的庙里去躲避。这里地势高,还有窑洞。小金泰很感激,柏林坡的庙会平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这次神灵一定能够保护大家度过灾难。外边的枪声很紧,空中还有五六架飞机。飞机上掉下来几个圆疙瘩,落在地上爆炸了,炸的土块飞扬,水浪四起。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整个空气中全是火药味。

战斗打得很惨烈。最后,庙前边的山崖上还架起了两挺机枪。战斗断断续续一直打到天黑才停了下来。估计是部队走完了,掩护的部队才撤离,好在部队人员没有伤亡。战斗结束后,群众才回到家里。敌人也进了村子,他们逼着群众询问前边部队的去向,大家什么也没有说。穷凶极恶的敌人到处搜寻,抓鸡、抓羊、抓驴、杀猪,见啥拿啥,无恶不作。乡亲们明白,只要咱的队伍安全了,损失几只鸡、几只羊、机头驴、几头猪又算得了什么。

部队走时将不能带动的25支步枪和其它零件藏在村民任应瑞家案板底下的地窖内,1949年7月16日,千阳解放后,任应瑞把保存的枪支交给了区县政府,还受到了政府的表彰。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金泰在一天天的长大,他对昔日那场战争更加关注、对事情的脉络更加清晰。后来,小金泰通过学习,走上了医疗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医生。他渐渐明白,在他家门前走过的那支部队就是西北野战军,在他家门前开会的那十几个人就是部队的首长,那位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嗓门最大、讲话最多的就是主持会议的彭德怀。他知道,在他家门前召开的那次会议是西府战役中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分析了敌我态势,决定躲开胡宗南的反扑,及时撤出宝鸡,摆脱敌人,北进解放区,伺机打击青海来援的马步芳部队。

这件事情过去已经快70年了,小金泰已经是一位快80岁的退休老人。但任家湾当年的枪声依然在他耳旁不时回响,那次会议的场景、战斗的情景、部队优良的作风依然记忆犹新。他闲了都要回老家去看看,看看这块红色的土地,去摸摸这里的树木和石头,去回忆当年发生过的事情。

如今,任家湾的部分地方已被水库淹没,村民已经全部搬迁,但彭德怀主持召开会议的地方和部队活动、打仗的地方还在,这里已被市县列为红色革命遗址,已经成为千湖湿地公园游览的一部分。

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有红色脚印的地方,一定会令人向往。(讲述者:任金泰)

  11.《千河滩上的快乐》 孟润梅

我家居住在千河北岸,一抬脚就到了千河滩。

我上小学时,放学吃完饭,便背上背篓和书包,牵上我家的羊,与小伙伴们结伴去千河滩上放羊。

到了河滩,我们放下背篓,把羊缰绳盘到羊脖子上。羊们获得了自由,高兴得成群结队找茂盛的草,低头啃吃去了,小羊也跟着羊妈妈,不用我们管了。我们小伙伴们自己找大石头当桌子,坐下写作业。来晚的就地坐在绵软的沙滩上,把书包放到腿上当桌子写。

半下午时候的时候,我们作业写完了,给猪打草。比我大一点的伙伴们拉着我趟过河,去河流南边更大的滩上,打猪爱吃的嫩草。我们背上背篓,手拉着手,脱掉鞋子,卷起裤腿,趟着清澈见底的河水,高兴地唱着歌。和着水流声,我们的歌声,偶尔几声羊叫声,向对面绿色海洋一样的玉米地进发。

过了河,光脚丫子踏着软软的,太阳晒了一天的细白沙,暖暖的,舒服极了。小伙伴们放下背篓,钻进玉米地,也顾不上玉米叶子刷痛脸,只要看到肥嫩的"灰灰菜","胖娃娃","打碗碗花"等,一些叫不上名的草,只要猪爱吃的,一古脑全打进背篓。

当太阳西下时,我们背着满满的劳动成果,手牵着手,趟着,落日的余辉洒在河面上,波光鳞鳞,如洒了金子的河水,欢笑着返回北滩。

这时天还没黑,羊儿还在贪婪地啃食着。我们小伙伴们聚在一起,不论城内村的还是新民村的,不管认不认识。不分你我,不分彼此,围成一个大圈讲故事。一个人在圈内讲,其他人围在圈外聚精会神地听。现在想来真好玩。无非是《地主与长工》《嫦娥仙子》,要么《白雪公主》之类。谁讲不出就站圈内背古诗或唱歌。有时我们围一起唱歌跳舞,做《丢手绢》的游戏。直到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羊扛着圆通通的肚子,催小主人回家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千河滩回家。

记得那时一放暑假,洪水过后,天刚蒙蒙亮。妈妈进里屋,趴在我和弟弟耳边小声说:"你俩还睡?昨晚发大水啦!"我俩从炕上弹起来一看,哥哥姐姐们早就没人影了。我俩乱胡套上衣服跳下炕,穿上鞋。背起各自的背篓跑向千河滩。哇!河滩土早己热闹非凡了。洪水退去,河里捞鱼虾的,岸上拣柴禾的,到处都是人。我老远就看见我两个哥哥站在河水中用篮子捞鱼。姐姐在岸上往一起归拢。我和弟弟也快速加入到这种快乐的劳动中。

我正忙着把姐姐拢成小堆的鱼往水桶装时,听到二哥在水中兴奋地叫大哥给他帮忙。我们也放下手里的活,跑到近前备用。只见二哥怀里抱了一条约有一米长的大鱼。鱼拼命挣扎,二哥怕鱼跑了,喊大哥的。大哥把篮子扔到岸上,快速游过去,一把抱住鱼下半身。我们高兴地在岸上大喊:"哥哥快上岸!快上来!"哥哥们把大鱼抬上来放地上,鱼张着大嘴一呼一吸,尾巴拍打着地面。许多人围上来看,惊叹着。我也转来转去可想摸,可又有些伯。大哥看透我的心理了,蹲下身体,用两只手握住鱼头让我摸。乖乖,鱼尾比我的手掌还大。

当太阳升起时,我们背的背,抬的抬,把我们的战利品全都拿回家。妈妈和姐姐麻利的洗鱼——生火——烧鱼。开饭时,我家院里弥漫着鱼香味。我们在妈妈的提议下,把一大锅红烧鱼和我们左邻右舍分享了。大家端着妈妈做的鱼肉,聚在我家门前的槐树下,边吃边说活,快乐地笑着。

大人们说笑时,我和弟弟己吃饱,商量着去千河滩玩泥巴。

我俩背起背篓,边出门边‘给妈妈打照呼。不等妈妈回答,我们已跑了。刚发过水的柴禾特好拣,到处是上游冲下来的树枝和树根。不一会我们己拣满了两背篓。把柴禾背篓放下,我们直奔属于我的快乐地带——淤泥地。我们脱了鞋,把上衣塞进裤腰里,高卷裤子,快乐地故意往下陷。泥没过脚背,没过小腿,没过膝羞。一股凉爽透进身体,舒服极了,我们高兴地大笑起来。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正午太阳的热辣丝毫没影响我们的乐趣。反而让我看到人少时千河滩的平静风光。南岸山上郁郁葱葱的树,山,草分不清,只是一片黛绿,绵延不断。河滩上的玉米在微风中,如绿色的海洋泛着绿波。河水似蚯蚓,弯弯绕绕向东缓缓流去。北岸我们新民村勤劳的人们种的,各种蔬菜一畦一畦,整齐划一。如同碧绿的绸缎上点缀着鲜红的(西红柿)深紫的(茄子)宝石一样美丽。

我们俩玩够了,累了爬上泥潭。我看到弟弟头上,脸上,身上到处是泥,简直象个泥娃娃。把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弟弟看到我的模样笑得更厉害说:"别笑我了,看你的头发,前面的流海全让泥巴糊成一团,太阳晒成泥干向上支着,后面发尖和泥糊在一起,变成板刷啦!"

我俩坐在沙滩上,跪着,躺着玩。那种快乐和舒心,我终身难忘。

渐渐的,我们长大了,进入初中阶段了。没有多余时间肆无忌惮的玩了。但偶尔还来看望我心目中的千河滩。有时周六不上晚自习时,和我的发小卫英,王昕来千河滩说说知心话,散步,赏月。

如今,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勤劳智慧的千阳人民让我童年的千河滩,成为国家级千湖湿地公园。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观光游玩;推动了千阳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千阳经济的腾飞;把更多的快乐传遍四面八方!

  12.《难忘儿时农村看露天电影》 李慧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当时最奢侈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一场电影了。

一年中,一个村子里难得放映几场电影。因此,那时村里放映一场电影就成了全村人最盛大的聚会,尤其对于爱凑热闹的孩子们来说,激动的心情就像过年似的。只要村子一放电影,便兴高采烈地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奔走相告,迫不及待地将这一特大喜讯传递给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或者路过村里的外村人 。

太阳还没落山,村里平坦开阔的打麦场上,新栽的两根木杆上已经挂起了白色的银幕,大喇叭挂在一边的杆上,一张八仙桌下摆放着装有放映机等设备的箱子,桌腿上绑根竹竿,顶端挂着灯泡。迫不及待的孩子们手拎着小板凳、马扎,或扛着长条凳,涌向麦场,在距离银幕不远不近的地方抢占有利位置。夜幕降临,田里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忘记了疲劳,吃过简单的晚饭,或洗把手直接从蒸笼里拿个馍,出门后呼喊着邻居的名字。此刻村子周边的小路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三两两的人群说着笑着从四面八方向电影放映场涌去。晚到的和邻村赶来看电影未占到好位置的人就只能站在最后面了,个子低的就站在凳子上的,没带凳子就脚踩在几块砖头上,带小孩的大人就把孩子扛在肩上,等候电影开演。

看时候差不多了,在村民家吃完派饭的放映员挤进人群走向八仙桌,满场的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转向放映员,只见放映员不慌不忙的打开箱子,取出放映机架好,开始在银幕上调试镜头,几个调皮的孩子便跑到放映机前面去,拼命的在镜头前举起手臂摆造型,银幕上便出现几个张牙舞爪的手爪子。调试好镜头,再从一个正方形的铁盒子里取出大盘子的胶片安上,伴随着放映机“哒哒”的转动,电影开演了,场内顿时安静下来,大小眼睛齐刷刷的投向银幕。那时只有一台放映机,一部电影一般要换三次片,每次换片的间隙,男人们会卷一根烟点上,女人们便招呼起孩子,冬天就站起来在原地跺一跺坐麻了的双脚。电影散场了,一连好几天,还不时的议论着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孩子们最爱品头论足、最爱模仿的是电影里的那些武打动作和抓坏蛋的情节。

那个年代,本村放映电影的场次毕竟有限,就常常打听周边十里八乡放电影的消息,只要得到消息,不管山路有多远,羊肠小路有多差,总也挡不住我们看电影的热情和脚步。记得那年腊月的一天傍晚,跟着堂哥和村里八九个大小伙子结伴去四里开外的领村看电影。几天前下过雪的乡间小道被来往的行人踩踏成了冰溜子,山路窄而滑。半路要过一条小河,没有便桥,平时踩列石过河,心急怕去迟了的我走在最前面,前脚踩到湿滑的列石上,后脚还没完全抬起,一滑,踩破薄冰,踏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在同伴的帮助下,脱掉鞋倒出冰水,又使劲的拧了几下鞋帮,再挤出一些水来。堂哥从自己棉裤的破洞处扯出一撮棉花塞进鞋子,穿上继续赶路。那晚放映的电影是《地雷战》,也许是汲取了电影中民兵用自制的地雷炸小鬼子的力量,我用不断跺脚的办法心热地看完了那场电影。

如今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自已喜欢的电影,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让我们应接不暇,但在内心深处,空旷的麦场、占位的小凳、白色的银幕、黑压压的人群,对曾经给予我们那代人文化生活最高享受、农村夜晚最亮风景的露天电影,总有着乡愁般的怀念。

  13.《醉在千湖的花香里……》 罗永侠

最近朋友圈时常有人晒出千湖菊花的倩影,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玲琅满目,一朵朵、一片片仿佛是人间的彩云!我被家乡千湖秋天的这一美景深深吸引,盼望着能亲眼一睹千湖秋菊的美丽。

这个周末终于放下了所有的琐事,迈着轻快的脚步前往向往已久的千湖景区,去专程看望美丽的菊花。时值初冬,气温还不是很低,但一路上的好多花草树木早已隐匿了花红柳绿的外衣,处处展现着枯萎衰败的冬的迹象。那片茂密的杨树林,叶子几乎落光了。光秃秃的枝干,伴随着一地随风翻飞的金黄……我的心里不由升起一抹惋惜:我来得晚了,可能真的错过了千湖美丽的菊花……

步入亲水湾,急切放眼望去,南山脚下有一大片姹紫嫣红,阳光下泛着光彩的艳丽的色彩,那可能就是美丽的菊花吧?清新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对,那就是菊花的味道,清新优雅、沁人心脾!我暗自高兴,我错过了多彩的千湖之秋,却还没有错过傲霜入冬的美丽菊花!尽管已到水瘦山寒的季节,千湖的自然美景日渐衰败,千湖菊花却毅然决然地站在那里昂首挺胸静静恭候,向游人吐露着生命的芬芳与浓郁,千湖菊花没有辜负我的一片衷肠啊。千湖菊花,我来了!

疾步靠近花的海洋,那五颜六色的一大片确实是菊花,红的、黄的、粉的、白的、绛的、桔色的……一大片一大片自然地拢在一起,给初冬的千湖披上了一袭美丽的衣裳。

俯下身子近观菊花,确实有一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感觉啊!菊花实在长得太繁太密了,它们密密麻麻地把小脑袋紧紧挤凑在一起,形成了一团团艳丽的色彩,真的好难找到枝条叶子在哪里。定睛细看,一朵朵菊花各有各的精致各有各的美丽,有手掌大的有指甲大的。花瓣有圆的、椭圆的、尖的、细长的、有的细细的长花瓣末端还俏皮地卷曲起来活像一把细把长勺子。形态各异的花朵有的火红,有的金黄,有的粉嫩,有的绛紫、有的淡蓝、有的橘红……朵朵花儿竞相争艳,个个自信地张扬着稚嫩迷人的笑脸,千姿百态,真是可爱啊!也许是枝条太细,也许是花朵太多太重,密麻麻的花朵把细细的枝条稀疏的叶子深深地埋压在了身后,只能看见一团团花团锦簇的艳丽矮矮地紧贴地面。站在色彩斑斓生命怒放的菊花园里,观赏五颜六色,英姿飒爽的傲霜秋菊倩影,感受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浓郁清香,真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啊。

赏菊赋诗作画,自古都是文人墨客的喜好。菊花园南面正好是赵振川美术馆,馆内是西安美院学生的实习基地。千湖湿地是学生们的写生地。这些美丽的花儿是不是为书画写生准备的?

  千湖是花的海洋,春天,满目春色的桃花、冰清玉洁的玉兰,花开富贵的牡丹;夏天,山花烂漫,花香四溢的槐花、亭亭玉立的荷花、五光十色的月季;秋末冬初,百花销声匿迹,能有菊花傲霜争艳,大地也不寂寞啊。难怪赵振川书画院建在了这里,这里山清水秀,四季花开,清新静雅,芬芳满园,随时随地都是写生的好素材。在这里一定能写出好作品。站在花的海洋里,我被这满地菊花的妩媚与芳香深深陶醉。

瞧!那淡黄的花蕊上也正有美丽的蝴蝶、忙碌的小蜜蜂在翩翩起舞呢,它们似乎也陶醉在这菊花的清香里久久不肯离去。

千湖北岸是我的母校千阳中学,近年来高考成绩引人注目。今年七月同学聚会选在了千湖,面对美丽的千湖大家追忆青春阔谈今秋畅想未来,千湖畔的油彩花曾陪伴过我们的书香,校园内的海棠花前曾留下过我们的倩影……多少稚嫩的理想曾在千湖岸边扬帆启程。三十年过去了,同学们远走高飞,有的已成了行业的精英 ,母校的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老师退了一波又一波,唯独不变的是老师们起早贪黑的辛勤,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有了他们的勤奋才换取了满园春色,百花齐放,桃李满天下。同学们,无论我们走得再远飞得再高,故土永远是我们的牵挂,千湖永远是我们的心声。

生长在这淳朴而美丽的土地上,沉醉在千湖花的幽香里,我感到无比的幸福骄傲,我更为辛勤付出默默奉献的园丁们骄傲!

  14.《千河:一味治疗乡愁的药引》 屈建兵

  长途跋涉,从陇东山区的某条

  地缝或者泉眼

  远嫁而来

  一头扎进关中腹地的小村庄

  这里就有了两个太阳

  和两个月亮

  母亲常去河边浆洗身体里

  过多的盐,把

  两根黝黑的麻花辫落在沙滩上

  打那起,石头青油油的光

  日子

  蜿蜒生长

  擦亮堡子山顶流泻下来的

  耕牛晚归图,黄昏被

  欢畅的河水湿透

  父亲的眼角水草茂盛,星子与

  蚂蚱一道

  修正着乡音

  每当置身千河的语境里,那些

  曾经包裹我的羊水

  就包裹住两岸碧波荡漾

  的小麦、玉米和高粱,它们

  正在关中腹地

  次第分娩

  15.《你的美我不曾看见》 王宏瑞

“巍巍南山下,涛涛千河边……”雄壮高昂的校歌在我的耳畔回荡了整整三年,三年苦海作舟的我们只是一味地埋头苦读,尽管我们也知道和学校仅仅一墙之隔的外面是一个世外桃源,但一睹她的芳容在那个分秒必争的高中时期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奢望,最大的满足就是星期天能在悠悠千湖岸边美美地晨读,学生们早把这里当成求知若渴的圣地,人间最美四月天,天刚蒙蒙亮,早起的学子已经捧书坐在绿草如茵的水岸边,耳畔叮咚的水流潺缓而行,晨风中柔美的桃李蘸水而开……那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神在书本上灌注倾泻,眼前彼岸秀美的风光于我们而言是完全不复存在的。

居住在这依山傍水的小城,喝着纯天然的千湖水长大,也曾远远看见那奔流不息的千河水经年累月注入下游的冯家山水库,但我不知冯家山水库离我多远,她到底有多大。路过千川纵横交织的菜地前,无数次朝东眺望,都说下游是无边无际的冯家山水库,可我看到的只是千湖的一个缩影,阳光下一湖净水银波闪闪,一山一水,水绕山行,山围水转,岸边浓密的树荫为千湖撑起一片静谧的凉爽,那些看不清楚长相的树木,像守护爱情的虔诚者,一年四季变化着不同的颜色和姿势总是那么站着,站成千湖独有的风景,几度想走近千湖,亲临她的秀美,为她揭开神秘的面纱。

去年盛夏时节,我专程来百花园领略了千湖的明媚鲜妍,百花园是眺望千湖的最佳地段,八月百花园花开正艳,鱼香正浓,秋季水位下降,我们行走在裸露的河床上,迎着凉风,捡拾河蚌,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山看水,新奇大过激动,女儿在松软的沙土地上狂奔,自由得就像这湖中的鱼儿任意游动,身边慕名游湖的外地人络绎不绝,总认为自家门前的千湖只是自己心中的一番风水宝地,没想到能受到外人的垂青,我想她总有吸引外人的独到之处吧。

春雨初晴的四月,山清水润,再次带着女儿绕山绕水亲临了百花园湖区,从县城出发,一路向东,新修的景区道路宽阔平坦,千川路南,远山近水,天高云淡,湖面时而狭长,时而开阔,近处的湖水淹没了大片的草滩,迫切的游客已经在浅滩处涉水玩耍了,但见几头黄牛优哉游哉在水草之上,漫不经心地啃食着肥美的青草,水中几只叫不上名的水鸟正欲展翅高飞,“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出带诗来”,我被眼前的悠闲灌醉了,这分明就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诗情画意瞬间感染了我。车子缓缓而行,一路风情,我看到了山的坚定,水的柔情,让我于山水之间享受着这独特的“山水魂”。

千湖库区最美的要数渡水码头了,这是旧时遗留下的自然风景,于山,于水,于船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自然的就是美丽的,经冬复春,湖水大涨,岸边的杂草已被湖水淹没,相拥而生的水草有的泛绿,有的枯黄,黄绿之间泛着生动,透着和谐,由浅入深,远处往日的参天大树,如今已被突然上涨的春水淹至树梢,春风徐来,微波荡漾,一条破旧的渔船随之漂浮,推开水花无数,坐船俯视,水草碧绿,鱼翔浅底,游人所到,荡舟玩水,嬉笑皆在青山绿水间回荡。夕阳西下,湖光潋滟,美不胜收,我伫立在湖畔岸边,恍惚中仿佛自己原本就是这一滴水,览尽花开花落,草长莺飞,都不及眼前的一草一木,一舟一水来的真实。

千湖水汇集冯家山水库,浇灌了下游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等七县共计数百万旱原亩农,滋养了百万生灵,如今她又以品种繁多,营养丰富的水产品犒赏着人们的胃口。而谁能记起她曾经的伤痛,

七十年代初期,国家耗巨资设计始建工程浩大的冯家山水库,历经十余载,一个集农田灌溉,水力发电,渔业养殖,调蓄水量,防洪减灾为一体的水库建成使用,然而拦坝蓄水,充盈冯家山水库的同时,迅速上涨的千湖水位却淹没了千川下游数个“鱼米之乡”和“江南小镇”,当年有多少百姓,舍弃家园,背井离乡,那种生离死别的痛楚恐怕我们难以体会,冯家山水库,造福人类的浩大工程,结束了千河水奔向大海的历史,一个乡镇以一座古堡永远沉寂湖底为代价,换来的是湖光山色,国家省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的容貌。

难得聆听你的丰功伟绩,无暇顾及你的美丽富饶,不曾看见你的娇媚脸庞,今天重踏这方沃土,徜徉在千湖河畔,我由衷地想说:千阳湖,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